【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狐貍和烏鴉》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板塊中的第二課。《狐貍和烏鴉》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烏鴉叼到了一塊肉,站在大樹上,狐貍見了直流口水,他對烏鴉講了三次奉承的活動——假惺惺的問候、假裝關心小烏鴉、假意夸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騙到了烏鴉口中的肉。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為了學生樹立獨立人格,充分發展個性創造條件。基于此,我設計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抓住狐貍說的三次話,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通過“讀讀”、“說說”、“演演”,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說教法
教學中,我緊緊把握新課標主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富有情趣的'朗讀,表演等教學環節,力求達到理解的升華。與學生真誠的交談對話,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學習,自主的參與到合作開放式的學習當中。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讀一讀”、“說一說”、“編一編”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動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語的作用至關重要,精彩的課堂導語,往往能使課堂教學優良好的開端,因此,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
1、出示課文插圖,教師邊指圖邊講在大森林里,住著這樣一對鄰居:一只長的很丑、叫聲難聽,但喜歡聽奉承的烏鴉,一只好吃懶惰,而又狡猾的狐貍,這一天,他們湊在一塊,發生了什么事呢?
2、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用自己的話講講烏鴉和狐貍的故事。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烏鴉和狐貍》。
(二)研讀重點,探究感悟
1、生自由讀1、2、3自然段
通過讀書,知道了什么?
①、弄清烏鴉和狐貍的故事。
②、理解“叼、饞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對狐貍的心理進行想象。
2、朗讀4~~8自然段
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通過指讀、分角色讀、演讀狐貍說的話,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把教學的過程變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又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三)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師引導總結,讀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編故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并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說教法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四、說教學流程
1.解析“搖籃”導入,并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范讀
3。學生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4)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4)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星星
5。初讀課文,了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么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5)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7)教師范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8)學生練讀第2、3小節。
(9)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么?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于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么?
六、說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 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 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 捉紅蜻蜓
采野薔薇 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 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阿德的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充滿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時代意義。作者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阿德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夢境。本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以“夢”為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電話為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的太空世界。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簡單,易于理解,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激發學生進行想象的好篇章。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略讀課文提出的要求,設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檢查指導學生認識“德、段、婆”等12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中列舉的新科技產物,知道課文的大意;
3、有科學幻想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教學課文的中堅問題,是教師課堂是否有效的直接反應。為此,特根據教材進行分析,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檢查學生識字,默讀課文,了解文意。
難點:了解新科技產物,激發熱愛科學的科學意識。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略讀課文的特殊性及本文的教學需求,特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閱讀法、嘗試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讀思結合,自主探究,獲取知識。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創境:【課件出示】夜深人靜,星月當空,蛙叫蛐鳴之景象;
2、談話:由情境中的“夜”談及“阿德的夢”,板書并齊讀課題;
3、過渡。引導學生質疑課題,引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由動畫課件創設的夜境,極大的促發了學生探究下一知識的欲望,同時,由于創設的情境中,所出示的圖片有高遠的星空,有飄渺的月亮,這對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起到了一個暗示的作用。而教師的談話則力求簡潔明了,直入主題,為后續環節節省了時間。
(二)、學習課文
1、生默讀課文,師巡視輔導。
2、認讀生字詞:
【設計意圖】遵循課程標準對二年級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默讀中獲得知識的體驗。而教師則發揮個引導者、輔導者的作用。
3、過渡談話(由學字詞轉入學課文的話題:攻破了詞語這關,下面讓我們再認真、仔細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阿德做了一場什么“夢”?)
4、再次默課文。
5、課件出示課文七幅插圖,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夢境,然后談一談。
6、學生匯報
(在匯報中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并利用課件,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載人飛船”、“可視電話”、“無污染的太陽能汽車”等高科技產物。)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孩子們掌握自學的基本方法。教師呢,則根據學生自主探究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焦點問題與中心問題等進行歸納小結,促進學生學習由“分散”向“集中”靠攏,真正獲取知識。
(三)、激發科學幻想
主要是讓學生伴隨音樂,觀看動畫圖片,展開想象然后談談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在此基礎上,寫一寫或畫一畫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并展示成果。
【設計意圖】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遨游于未來的世界當中。采取說、寫、畫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的特長,把知識的學習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極大興趣。
(四)、作業: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美化自己心中的未來世界。
【設計意圖】擴寬學生想象空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想象余地。
六、說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板書能起到歸納、總結的'良好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便只把幾種科技產物歸納出來,讓學生形成學習的知識系統,使板更為簡潔明了。
七、說教學效果
縱觀整個教學流程,個人認為,本課的教學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要求,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問題。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與展開想象兩個地方,極大地促發了學生的情感,是教學的亮點;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最大的遺憾是指導學生“根據連環畫找到相應內容進行學習”這一教學環節引導不夠到位,因而,一些預設的效果在教學中沒有生成,造成了預設與生成的不平衡。因此,對教學細節的處理,對過渡語言的提煉,這些都是我今后應該努力的地方。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二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說課稿10-16
《語文》說課稿08-30
《語文》說課稿05-10
語文說課稿語文說課稿范文05-04
二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08-06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10-31
二年級語文《歡慶》說課稿07-12
二年級語文畫風說課稿09-21
二年級語文《畫風》說課稿09-07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