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

時間:2022-10-08 12:28:06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觀后感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后感15篇

《流浪地球》觀后感1

  選擇希望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當啟動發動機計劃失敗后,劉啟、李一一等選擇的是用火箭發動機點燃木星氫氣的計劃,當這個計劃也實現不了時,劉培強選擇的是犧牲自己用航天器燃料來點燃氫氣的計劃,正是因為對希望的堅持,對希望的不放棄,最后才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地球上的人類。

  回家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我們大多數人愛的出發地和歸宿,對家的留戀是每個人都有的情懷。在得知地球將要毀滅的時候,劉啟和朵朵唯一的念頭就是“我要回家”,許許多多的救援隊員,他們也選擇趕回家中去陪伴親人。對家的愛、親人的愛必要時可以用生命去換回。社會是眾多家庭元素的集合,為了地球人類這個大家,劉培強不顧兒子的反對,犧牲自己的生命,義無反顧地駕駛航天器點燃氫氣,使得地球獲得重生。

  安全教育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這句臺詞在電影中數次清楚地播報,縈繞在全國觀眾的耳邊,可見安全意識要成為我們工作的第一意識。學校須重視學生的安全工作。

  文化教育

  影片中有大量的硬科技,電動汽車、AI、離子發動機、領航員空間站、先進的武器、點燃氫氣推動地球等科技文化知識會激勵更多學生學好當前文化知識,為將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規則意識

  影片中的人物有諸多情節無視規則,弄虛作假,一意孤行。哥哥劉啟為了和妹妹升上地面,擾亂公共秩序,制造停電混亂;韓朵朵逃課;韓朵朵邊聽課邊吃泡泡糖;劉啟制作假的身份卡片、保暖服通過安檢;劉啟冒充姥爺韓子昂無證駕駛卡車;劉培強違反空間站的規定,非法喚醒,用酒瓶破壞并燒壞空間站設施。這些做法缺乏規則意識,未成年人觀影后會受到負面影響,可能會效仿其中的做法,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不能起到正面的影響,學生觀影后有必要加以引導和教育。

《流浪地球》觀后感2

  “CN171—11小隊聽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于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著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園!”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那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著現在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主要講了未來的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于是地球上的人們傾其所有,制造了推進機想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整個影片貫穿了,“團結”和“希望”,其實最催我流淚的是當聽了韓朵朵的播報后,很多救援小隊都將車調頭去幫助他們的震撼一幕。我流淚了,當地球公民真正團結起來,當大家真的齊心協力去保護地球,當大家真的意識到希望是有多么重要,當大家真的愿意為了最后的一絲希望而豁出去時,地球,便真的活了!

  電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溫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當韓子昂開車走過上海市,指著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說這兒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又流出來了。是啊,多年以后的地球,已經荒唐到辨不出原來的模樣,就算辨出來了,卻也只能是重溫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樂樂地拎著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流浪地球,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人類原先的家已經回不去了,精神已經沒有寄托了呢?人一向把家這個詞看得很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著地球這個家園流浪,真希望以后的以后,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團結,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犧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觀后感3

  今天,由于我這一段時間表現優秀,爸爸帶我去建文奧斯卡電影城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流浪地球》,這是一部最近火爆了的一場科幻電影,也是我期盼已久的電影。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所寫的同名小說改編,是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角色是劉培強。影片的故事設定在20xx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把太陽系吞噬,地球要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地球和人類就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過程中,無數人為完成任務不惜犧牲,但由于木星的引力大于所有的推動器,雖然人類真的把地球移動了,但是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拉,馬上地球會撞到木星,就連聯合國也已放棄“流浪地球”計劃,把原來的計劃改為了“火種”放棄地球。

  就當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選擇了放棄時,有人選擇了自殺,有人選擇了坐以待斃,有人選擇了回家······但是在這個時候主演們終于想出了拯救地球的最后方法——木星里百分之75是氫,而氫遇到火時,會發生大爆炸,足以讓地球安全離開。

  經過中國主演們的勸說,人類一起努力,用推動器作為點燃木星的火柴。遺憾的是依然距離木星有5000千米,劉培強不怕自我犧牲,通過空間站點燃了木星,成功的拯救了地球和人類。

  通過觀賞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中國的親情觀念、英雄情懷、奉獻精神、故土情結和國際合作的理念。電影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理念,是對好萊塢科幻電影敘事套路的突破。將中國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入對人類未來的暢想與探討,拓展了人類憧憬美好未來的視野。

  我認為《流浪地球》的中心思想,就是在韓朵朵的話里。“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4

  第一個月的4號從我的家鄉開車回家已經是晚上6點了。因為他們早就料到會看到《流浪地球》,所以他們三個沒有回家就直接去了電影院。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的大致情節是: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發現太陽正在迅速老化和膨脹,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將在短時間內被太陽吞沒。為了拯救自己,人類提出了一個名為“漫游地球”的大膽計劃,用全球的力量在地球表面建造成千上萬的發動機和舵機,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在2500年后奔向另一個棲息地。中國宇航員劉培強(由吳靜扮演)在他的兒子劉淇四歲時去了國際空間站,并和他的國際同行們一起承擔起了飛行員的重要責任。劉淇(曲飾)瞬間長大。他帶著他的妹妹多多(由趙金梅扮演)來到地球表面,偷走了他祖父韓子昂(由吳孟達扮演)的運輸車。結果,他不僅被捕,還遭遇了全球引擎關閉。為了修理引擎,防止地球落入木星,全世界開始進行飽和救援,甚至劉淇和他的車被強行招募。在與時間的賽跑中,無數的人奮不顧身地相互追隨,只是為了延續百代人的生存希望。

  這部電影比預期的更加驚險和壯觀。終結者線后的永恒之夜,點燃計劃,讓地球漫步,木星推動地球……我沒想到中國會拍出如此大的結構和大模式的科幻電影,這讓人們震驚!

  根據亞麻日歷,20xx年12月21日被認為是世界末日。那些年,我看了幾部關于世界末日的電影,但它們不包括中國人寫的劇本,更不用說中國人制作的電影了。

  我很高興在中國看到這么好的電影。

《流浪地球》觀后感5

  地球是人類、萬物的家園,太陽是人類、萬物的希望,若太陽老化、膨脹,希望隕滅。當一次山火的引發,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個城市的消失。匆匆走過,人們毫不關心。直到這場災難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計劃正式開始……

  隨著劉培強中校與劉啟的幾句約定,我們走進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劉啟,韓朵朵等其他人一路運送火石,為避免木星與地球的撞擊、人類的滅絕,而最終利用了木星里特有的“氫氣燃料”與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一起推離了地球,避免了人類的滅絕。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

  讓我深有體會的一段情節,當劉培強中校所在空間站駕駛室的燃料去撞擊引燃木星,犧牲自已為拯救整個地球時,他進行了全球廣播,而劉啟聽聞,立刻要讓王中校松開機器,而劉培強中校不讓,在劉啟一聲聲的閉嘴中叫出了兒子一詞,這讓劉啟再也忍不住哭了出來,一個外表堅強的孩子內心也有脆弱的一面,因父親工作原因,而導致長期沒有父愛的劉啟,多么希望父親能再叫自己一聲兒子呀!劉啟雖然一直處處都表現著自己對父親的不滿,但是在他心靈的最深,多么渴望擁有父愛呀!雖然彼此不在一起,但他們的內心都是牽掛著彼此。

  我跟他比起來可幸福的多了。我的爸爸說期末考試考得好,就給我買哈利波特一整套盲盒,這一回考的還行,只有數學不怎么理想,而父親早在知道語文成績前就買下了那套盲盒,一到手,我左看右看激動不已,還要求父親陪我一起玩盲盒呢!可我覺得還是不夠,現在看完這部電影,發現我太不懂事,平常有父親在身邊,可我還覺得爸爸的陪伴不夠,劉啟想要父親陪伴卻少知又少,而我卻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陪伴。我羞愧不已,我應該更加體諒父母,珍惜眼前的生活,去熱愛一切。

  看了這部電影,我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母愛似甘甜的乳汁,而父愛似雄偉的高山,會為孩子遮風擋雨,為孩子撐起一片安寧的天……

《流浪地球》觀后感6

  幾天前,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是《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太陽開始膨脹,太陽系即將消失。人類決定用2500年時間分5個階段到達4、2光年外的新家園。經過木星時,被木星吸引,地球面臨著巨大危機。主人公及其身邊的人臨時被救援隊征入。救援隊面臨眾多危機過后,地球離木星只剩下很短的一段。在千鈞一發之際,人類做出了大量犧牲,成功在離木星只有幾千米之時點燃木星,逃離了木星。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今天地球上正在發生著的災難。離電影里那個時代還要過上千萬年,太陽現在還很年輕,等那時恐怕都殖民河外星系了,雖然這不太可能。但,現在地球面臨著一個問題—————全球變暖。就拿遷安來說,近幾年冬天的雪越來越少。而全世界,海平面在不斷上升,威脅著海邊的城市和居民。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太陽系邊緣有很多危險,人類需要很高的技術才能把人類帶出去,而21世紀似乎不太可能研究出來。如果人類不控制住環境污染問題的話,幾十年后,上海、紐約、邁阿密、新加坡,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將毀滅于洪水之中。據一份資料顯示,海平面上升10米就會淹沒美國的大量土地,其中不乏大城市。如果海平面不斷上升的話,也許青藏高原會入選最安全地區,將變得擁擠不堪。最后,要么像金星那么炎熱,要么像火星那么荒涼。

  人類必須保護好地球。鳥還會保護后代,狗還會看家護院,人既然是高等動物,就要像高等動物一樣,保護子孫后代不斷生存下去。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地球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7

  “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這句經典的交通安全提示語多次出現在《流浪地球》這部科幻災難電影中。讓我們在被電影劇情感動和為人類拯救地球而加油的時候,給我們帶來了一點點的詼諧幽默和心里安慰。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是根據“中國科幻小說之父”劉慈欣大神的中篇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為地球提供適宜人類生活環境的太陽在若干年后急速膨脹,地球危在旦夕,人類即將滅絕,人類前所未有的通力合作,在地球的一側建造了上萬座巨型推進器,并在每個推進器下方深深的地下建造了供人類生活的巨大的城市。人類利用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過程中,遇到了木星引力,即將毀滅時,人類為拯救自己做出最后努力并獲得生機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從始至終都在講述只要團結才能自救,深刻的詮釋了人類團結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人類拯救自己是一個巨大而又漫長的過程,要想讓地球到達“新家園”,人們需要建造一萬多座巨型推進器和一座“領航員”超級空間站;在遇到推進器關閉的時候,幾萬個救援隊同時出動任務重啟推進器;空間站和地球上的人通力合作并作出巨大犧牲斥離木星;最后人們還要經歷漫長的2500年才能結束“流浪地球”計劃,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就算是三十年一代人,那也得需要80多代人才能完成這次任務。

  這些數據都是多么令人難以置信啊!但是如果地球真的遇到類似劫難的時候,沒準我們真得啟動——“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8

  最近,我看了一部讓我非常有感觸的電影,這部電影叫做《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就是大劉的短篇科幻作品合集,但是不要因為短篇而小看它,大劉雄渾的想象力在短篇里一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全電影8個故事,當中有關聯的有兩個,雖然它們因為篇幅和架構的原因,比不上三體的氣勢磅礴,但是短小有短小的好處,很多時候它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后味反而更濃。

  以電影中我最喜歡的《鄉村教師》為例,小說開篇非同尋常,你不會以為這是一個科幻小說,你肯定會以為這是一個現實小說,反映在窮鄉僻壤的地區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可敬老師,看到了熟悉的愚昧村民,要不是這部電影明明確確的就是大劉署名,我真的懷疑我是不是拿錯了~~當然,從一半開始,風轉急下的劇情突然讓人了解了大劉這樣安排的用心,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類絕不是什么進化完美的生物,但是人類的發展動力,人類傳承的制度雖然低效,但是卻是可敬的,如果沒有鄉村教師最后的堅持,也許文明都會自此消失,這種戲劇的安排,其實很有意思,讓緊張感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同時,這部作品又是反映現實的,它不僅反映了人性,也反映了一些大劉關注的現實,大劉的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的最大差別,就是大劉不是信馬由韁的想象亂飛,大劉的作品一定是以現實和人性為基礎的幻想,幻想可以滿天飛,但是沒有基礎的沉積,那樣的作品并不會打動人,也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共鳴。我想這正應了一句話,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劉的科幻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流浪地球》觀后感9

  影片其實是春節期間觀看的,當時覺得還挺不錯的,國內能夠拍出這樣題材和如此水準的片子,實在難能可貴,今天周末有點空閑時間,簡單寫了下自己的觀影體會。

  影片內容不多說了,大家都從這部片子或劉慈欣的小說中了解到了,主要談談片子的投資思路對我們的幾點啟示:

  一是敢于嘗試。中國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出來,市場也一直唱衰,但另一方面物極必反,時代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打破這個瓶頸,才能占領新的空間。此時能有勇氣開拍并且讓它上映,我覺得是需要整個制作團隊很大的勇氣和信念感的,敢于承擔風險,并努力嘗試。

  二是聚焦差異化。電影出版局為了保護國產片,以往在春節檔都是國產喜劇或古裝劇、時裝劇的市場,國外的動作大片、科幻大片進不來,總感覺差點什么。這次制作團隊另辟蹊徑,在科幻片這個國內不敢嘗試的區域并且是春節檔的空白點進行了創作,與其他國產作品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給觀眾多了一個新鮮的選擇,并以扎實的作品質量做保障,成功的吸引了眼球,黑馬突圍而出,票房達到46億之多,僅次于《戰狼2》。

  三是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往國外的科幻片要么是粗制濫造,爛片一個,要么是大筆燒錢,最后血本無歸。成功的科幻片必須在兩者之間取得有效的平衡,這是投資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當然如果沒有有效的視覺技術的支撐,科幻片也不能稱作為科幻片了,此片在有限的資金下,對關鍵技術進行了有效投入,如空間站、大型發電基站等場面很真實,保證了片子的技術含量。同時在能夠控制的成本支出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控制,據說片子中的宇航服與同檔期寧浩導演的《瘋狂外星人》宇航服似曾相識,其實是向他們借用的,體現了制作團隊的成本控制意識。

  以上這些因素成就了現在的這部片子。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今年春節,《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燃爆了各大電影院。這部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的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劇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這部影片場面宏大,扣人心弦,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當地球無法擺脫木星的巨大引力,即將跌入洛希極限的危急關頭,中國CN171-11救援隊的三名隊員,竭力想要推動巨大的點火撞針,以重啟行星發動機。但他們只有三個人,而撞針卻那么龐大,即使他們把自身的防護服電量耗盡,也無法成功。這時,各個國家的救援隊聞訊趕來,大家齊心協力,一起用勁,終于成功推動撞針。看到這一幕,我感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團隊精神。比如,前段時間,我們代表學校參加金水區的班級合唱比賽,離了誰都是不行的。在準備參賽的那個月,大家每天都抽出寶貴的學習時間,反復刻苦練習歌曲,而參賽當天,家長們也都來幫忙化妝。比賽的時候,同學們各個精神抖擻,指揮、鼓手、鋼琴伴奏老師……每個人都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沒有這種團結的精神,不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就不會取得全區第一名的好成績。

  影片中還有一點讓我感觸很深:當地球面臨解體,人類即將毀滅,各國救援隊都放棄了自救。這時韓朵朵含著眼淚進行全球播報: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正是這句話,重新鼓起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氣。是的,希望是燈塔,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希望是清泉,喚醒心中奮斗的力量;希望是春風,為成功播撒種子;希望是內心深處永不停息的動力源泉,是我們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一些坎坷的事情,會悲傷、會難過。但是只要心中永存希望,永存目標,樂觀面對,就一定能最終走向成功!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一提到科幻電影,你大概能想到的便是票房最高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阿凡達》等美國科幻電影,而中國科幻電影則一直不為人們叫好,可算得上談資的科幻電影也為數不多,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則肩負著國人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熱情期待,中國雖然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科幻電影拍攝,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投資、大制作,卻一直缺席。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因為其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的成功,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其同名小說《流浪地球》也將中國科幻電影推上了新的巔峰,盡管如今這部電影的詆毀之說愈演愈烈,但它還是有許多亮點的`。下面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點評,或者說感想吧。

  科幻電影少不了的是特效,人常愛說“五毛錢的特效”,但這部電影的特效卻毫無堆砌感,尤其是對各個地標城市和地下城的呈現,著實使人震撼,儼然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種密不透風的生活,讓人心中生畏,而對地下城人們生活的刻畫也較為真實,各種行當的工作,形形色色的人們。“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說出這句話的是班長,韓朵朵則對她嗤之以鼻,這里韓朵朵的不屑態度和電影后期朵朵為了號召人們返回拯救我們的地球的全球廣播形成對比,峰回路轉。“老東西”韓子昂被壓死前電影以插入的手法回憶了朵朵的身世,為他的犧牲增添了悲愴之感,回憶災難前合家融融之樂,也使爺爺的死更加具有悲情色彩。這里不得不說的是,韓朵朵對于爺爺之死感情的表達渲染更具有爆發性,電影也給了她很多鏡頭,而劉啟則表現的太過理智,電影只給了二三個鏡頭就過去了,也算是一個槽點。

  電影的最后,地球成功的轉向,遠離了木星,拯救地球的計劃卻才正式開始,地球將進行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漂泊流浪。這也警示人們,一定要好好愛護我們的家園。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要說今年票房最多的電影,當然是非《流浪地球》莫屬。它是中國首個科幻片,這個電影他們制做了四年,從20xx年就開始制片了。《流浪地球》票房已經達到32億,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科幻片。

  這部片還是以中國元素“愛”圍繞的。電影的開始,是劉培強帶著他5歲的兒子劉啟。影片最后,劉培強開著空間站點燃了木星。自己也化為燃料犧牲了。

  這部片也是劉慈欣的著作。制片人制作了1萬個道具,5000多個鏡頭。演員們穿的衣服也特別厚。

  這樣的視覺鏡頭讓人覺得很新奇,什么車,地球發動機,地下城,以及他們身上穿的衣服。

  有演員表示,那樣的衣服特別悶,那個衣服足足有60斤重,還有那些帶機械骨的衣服有80多斤重!他們說累是不用演的,是真的累。

  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太陽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一千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險和對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同時上演[2]。

  這個電影幾乎都是滿房,我和舅舅,舅媽,媽媽一起去,中午訂票才有幾個人,下午看電影的時候發現…影院已經滿了。可見這部片有多好看。不到幾天,票房已經滿40。1億,漲了十多億了。網絡上有許多好評,有一個人說:“這部片我只打88分,12分哪去了,開車不規范扣分了。”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一句話是:

  聯合國安全委提示您: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范,

  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國產電影刷屏了,很多人贊譽它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起點,無論是特效還是劇情都堪稱一流。懷著好奇我走進電影院觀賞了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xx年,講述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太陽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一千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在流浪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響,4000多臺行星發動機熄火。雖然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下發動機恢復了運作,但地球已經突破了洛希極限面臨解體,人類文明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滅頂之災。主人公劉啟提出了“點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劉培強的犧牲下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

  平心而論,在劇作和制作方面與好萊塢一線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價值在于:中國終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主題,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里對“英雄”這個形象的塑造十分有東方韻味:為保住火石墜下深淵的無名司機;為了救韓子昂喪命的隊員剛子;發現智能機器人“莫斯”叛逃后協助劉培強,不幸犧牲的領航員馬卡洛夫;來自不同國家的救援隊不約而同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最后機會,只為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所有人都拼盡全力,生死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愈發清晰。

  事實上,通過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這個構思本身就極具浪漫主義,和中華五千年的家國情懷密不可分。影片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對聯合政府說出:“沒有人,一切都沒有意義。”真正意義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復雜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溫度的,絕非空間站中儲存的DNA圖譜和電子檔案所能替代。因此,當劉培強知道希望渺茫時仍然選擇了犧牲空間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評價“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正是對整部電影最好的升華。

  “人類的勇氣和堅毅必將被鐫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假期里,我和爸爸踏進電影院,看了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為一部科幻片,當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細節啦!這兩樣《流浪地球》都有。再帶上3D眼鏡,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說的。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脹。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陽就會爆炸,就會毀滅整個太陽系。為了人類的生存,人類搭建幾千個大型噴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陽系,飛到遙遠的新家。人類把這項計劃叫做“流浪地球計劃”。在計劃的實行當中,因為漸漸遠離太陽,導致地球地表的溫度達到零下81度。所以人類又建造了溫暖的地下城圖以生存。在這時,男女主角出現了,由于男女主角從小就在地下城長大,沒見過地表長什么樣子,對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歲的時候。所以他們想出去看看地表。當他們出去時,一場災難發生了:當地球接近木星時,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導致地球的噴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話,會把地球撞碎的!這時無數位科學家們想了無數個辦法,但都無濟于事,而男主角聽到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時候爸爸給他說的話:木星的氣體百分之九十是氫氣,而氫氣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噴射器發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氣體點燃,發生的沖擊波足以讓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他把這個辦法告訴政府,但是政府卻說有一個科學家提出過這個辦法成功幾率為零。無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來秘密潛入噴射器來實行這個計劃。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們成功地把地球拉出來,把這成功幾率為百分之零的計劃實現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認為:希望是可貴的,有了希望,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我還想說:如果人們再不注意的話,地球上的資源將會用盡。所以,請珍惜身邊的一切資源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寒假期間,根據劉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全國上映。我也放了假,和家人一起看了這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將以極快的速度老化膨脹,地球將面臨不可避免的被吞噬的災難。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數萬個行星發動機和舵機,計劃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生活家園。地球和人類已經踏上了一段漫游宇宙的旅程,預計將持續2500年。在完成這個宏偉計劃的過程中,為了應對各種危機,無數人不斷前行,不斷上演著一系列史詩般的傳奇。九死一生的冒險精神和對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同時上演。

  電影上映后,我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從電影中恢復過來。除了影片中驚艷的特效,最讓我震撼的是地球上所有人面對危機的表現,以及影片中展現的地球表面狀況。

  在拯救地球的最后時刻,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駕駛空間站到木星的氫層,引爆空間站在帶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劉啟和他們的救援隊在大家撤離的過程中,倒車到轉向動力中心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國家的救援高管回到基地協助救援。正是有了他們的堅持和團結,地球才能得救,人類才能自救,使地球逃離木星的吸引,回歸正常軌道。

  電影中特效制作的場景和3D效果給了我強大的視覺沖擊。現實生活中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在影片中都被厚厚的冰雪包裹著。高層建筑、火車站、街道、汽車都不再是過去的繁華。只有滿眼的冰雪世界,包括我們熟悉的央視大樓和東方明珠,只能看到冰雪外露出的一部分模糊身影。到處都是冰柱,冰墻,甚至冰山。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這么多年過去了,如果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懺悔,繼續大肆破壞我們的地球家園,真的會成為電影里的場景嗎?

  有成千上萬顆行星,只有一個地球。保護不積極,人類在哭!

【《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觀后感01-12

《流浪地球》觀后感06-25

流浪地球觀后感04-20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1

《流浪地球》觀后感07-16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09-07

《流浪地球》觀后感03-10

流浪地球觀后感06-21

《流浪地球》觀后感05-15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02-17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一区二区在线线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香蕉二区 |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