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學作文集合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作文 篇1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潤新小學的學生在誦讀。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記錄在《論語》里,得以流傳千古。《論語》它是一部閃爍著理性光芒、包蘊著樸素道理的文化經典,自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為世人推重,視為治世寶典。它闡述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儒家學派的主導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論語》提醒現代人要重德。道德一體,重德即是順應天道,順乎宇宙的規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孔子認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個思想支持力量,積極地面對人生世相,逐漸的樹立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為政》篇中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義即說國君若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這樣便可體現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論語》不但講了治國的大道理,還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身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身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有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后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伙兒翻箱倒柜,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里,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表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孩子卻辦到了。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國學作文 篇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必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壯大這種文化力的精神原點和指南;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
“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古人從這些自然現象中推理出一些道理:謙虛謹慎,能讓人際關系和諧,讓大家更開心,生活更美好,正如歐陽修所說: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學習古人的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也常常說: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這告訴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學而時習之,才能獲得真知識。正如孔子所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在古文中“節”指氣節、節操;“義”指道義、正義。“節義”是中國古代君子怙守的行為準則,在利益面前想到道義,遇到危險愿意挺身而出,經歷長久的窮困都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算得上完人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如“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這都是他忠義的表現。
古人們倡導“天人和”,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天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之中有人類。人類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萬物。古人以和為貴,主張人順應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也有自身的規律,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但無法改變規律。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共盈生命綠色。
“古今貫通”這是季羨林老爺爺提出的。國學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他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細品嘗,細細品讀,讀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這種優秀的文化也將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是立足于當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國學作文 篇3
有一種深奧的學科叫國學,它包含了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現在我在研讀《論語》,因為其他的國學知識有的對我來說太深奧了剛好適合小學高年級的就是《論語》了。《論語》,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主分為二十篇,其名字不過是開頭的幾個字而已。《論語》當中有的是人人皆知的經典語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中我最喜歡這一句“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譯文為: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就要尊進兄長,行為謹慎,言語有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這些做到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我覺得這句話,很適合我們這些小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言而有信,博愛,親近仁者,有余力還要好好學習,這些就是我么因該做好的。
國學就是經典,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就因該學習,它遵循其中的教誨。
國學作文 篇4
眾所周知,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等等。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她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脈動,聆聽古代圣賢的敦敦教誨,它們的話語點燃咱們心底的明燈,照亮咱們前行的腳步。
從《詩經》里走出來,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蕩氣回腸的經典楚辭,更不用說老少莫不能誦的唐詩,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約思鄉,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更不乏蘇軾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佳作,隨手撿拾的詩詞,都撼動著咱們的靈魂……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多彩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悄悄撒播在咱們心里,生長在咱們的人生旅途,讓咱們受用一生。
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是華夏文明經久不衰的精神瑰寶,誦讀國學經典,使咱們情懷高尚,靈魂純潔,使咱們的人生豐滿充盈。
國學作文 篇5
我有一個國學機,它是我最愛的寶貝。
它的內容可豐富了,一共有10000首。我最喜歡聽《吹牛大王歷險記》,《中華上下5000年》,《一座顛倒醫院》,《青蛙弗洛格》,《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總之,你想聽什么就有什么,就連英語它都有。
講故事的爺爺和阿姨的聲音也非常好聽。他們講得有聲有色,這也是我百聽不厭的另一個原因。每天夜里睡覺前不聽幾首我就睡不著覺。
國學機買了快四年了,我連閉上眼睛都能摸到開關,暫停,上一曲和下一曲等各種按鈕。
國學機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知識,我非常喜歡我的國學機。
平時,我寫計算題的時候,總是馬虎,都會錯幾道。媽媽火冒三丈,總會賞我一頓竹筍炒肉,我被打的落花流水,還被懲罰閉門思過,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小伙伴們在外玩耍。媽媽說的話我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怎么也記不住。媽媽說我屢教不改,我心里特別難受。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我的計算題又被扣五分,又與一百分無緣了,唉,什么時候我才能考滿分呢。考試后我每天都在練習計算題,防止出錯。我下定決心,我要打敗這個魔鬼。媽媽說: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你做的很棒,要再接再厲!
國學作文 篇6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暑。多年來我已成長了許多,亦變化了不少,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我依舊踏著國學的腳步,走著屬于我的道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于兒時與米飯作斗爭的我來說,簡直是是私人訂制一般。每當我想拋棄碗中剩飯時,這首詩便會不經意間在我耳畔回響,讓我著了魔一般將飯塞進嘴里,緩緩吞下。從其中我學會了節儉和珍惜。
初中時,我離家百里,到縣城里去求學,心中總不免有些苦澀。人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但在那時我卻深味“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一種這樣的傷感。
大抵也是在那個時候,由于深患“獨生子女癥”,我根本找不到一個朋友,總是一個人形單影只。正值無奈之際,《論語》和《中庸》卻突兀地從書柜角落走進我的生活,帶我走出了這無人問津的境地。一個告訴我“直兩用中、不偏不倚、適可而止、過猶不及”才是處事之道;另一個告訴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為人至理。于是乎我漸漸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漸漸遠離了孤獨。
三年初中生活一晃而逝,三年的同窗終究是要走散。在那時我終究是領會到王維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時的傷感;也終究是領略了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灑脫。
驪歌仿佛還在耳畔回響,我卻已然踏進了高中的大門。也依舊是離家甚遠,雖是已不復往日的`憂傷,但身邊卻充斥著喧囂,內心充斥著迷惘。正值迷茫之際,似乎是受了那文藝范十足的老師的感染,我又重新捧起了那一本本已然放下的國學經典,開始細細品味起來,去尋覓那錯過的風光。雖然時間不長,但那一本本經典卻如同那蓋不住的茶香,在我四周散開了,縈繞在我的身旁,洗凈去那些喧囂,拂去那些迷惘。夜明珠的光芒在喧雜浮躁的白天被太陽似火的光輝遮蓋,而到了夜幕降臨,萬籟俱寂的時候她就默默地發出屬于她自己的獨特的光芒。而國學經典不就像這夜明珠一樣嗎?當我們心靈嘈雜而無法沉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將它忽視,從而無法欣賞其美麗。而當我們心靈的灰塵沉淀下來,騰出一片安靜的時候,它們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光輝,引你走向光明。它們就像是一把把古色古香的撣子,為我們拂去心靈的灰塵。
帶著一顆已然純凈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征程。《詩經》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鳥鳴嘰嘰喳喳,書聲朗朗入耳,墜入在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這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愿輕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于我的遠方。
國學作文 篇7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閱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閱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么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為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后什么事都無法去做,怎么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回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為一些事情會和媽媽斗嘴,現在我明白做為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為言語謙和,說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閱讀,我懂的了如何成為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閱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后,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為真正的"讀書郎"!
國學作文 篇8
漫步人生路,一年年寒冬與酷暑。多年來,中國已成為東方騰飛的巨龍。但“踏著國學的腳步,走著屬于自己的道路”始終未曾改變。
“國學”,顧名思義,“國”便是中國,“學”便是學問。那“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是外國所沒有的。原來的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其余早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包括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其代表的“哈巴拉文化”早已被歷史所遺棄。歷經歷史選擇與時代變遷,只有我們大中國的古文化與國學傳承了下來。
細數年輕的夢,輕指幻想的風。微風拂過,霓裳飛舞,心之深處,有暗香盈袖。我愿追隨國學的腳步,沐浴著窗外陽光的氣息,用國學之美洗滌我的心靈。
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曲折,有時我也感到迷茫與彷徨。這時又是國學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勾踐臥薪嘗膽終報國,屈原含恨九泉著千古《離騷》,司馬遷忍恥宮刑留“史家之絕唱”,秦始皇作為人質扣在趙國后一統天下為世人敬仰。國學告訴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窗外姹紫嫣紅的春天,怎一個美字了得?國學告訴我“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原來,美好的春天還可以這樣贊頌。國學讓我認識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子,讓我認識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仙,并被他的崇高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徜徉在國學的星空,我看到了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愛……
啊!原來國學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記。
清晨,國學以最飽滿的姿態迎接天邊的第一縷曙光;夜晚在孤燈下品一壺清茶,淡淡的香令人神爽。翻開那書架上泛黃的《詩經》,純凈的文字,唯美的意境,令人心醉。
帶著一顆止水般的心靈,我又將踏上新的旅途。鳥鳴嘰喳,書聲入耳。墜入在這國學的海洋,享受這清新的空氣,又是何等樂趣?
歸期未有期,只愿親踏國學的腳步,去尋覓那一抹縹緲的墨香,尋找那屬于我的遠方。
國學作文 篇9
一說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著,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盡管現在家里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于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向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論述,運用《三字經》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富有說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涵深刻,發人深省。
國學作文 篇10
國學經典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平凡體現在它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比如說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它們無一不是國學經典;偉大則體現在這些國學經典的精髓,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現在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又與此息息相關。
《論語》是本深奧的書,里面有很多思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論語》中的誠信思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與他人交往時的誠信,是為人處事方面的誠信。這里的誠信主要表現在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不刻意討好,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所以我們更不要明明對一個人心存怨恨,卻因為他的權勢去故意巴結,甚至利用他人對你的信任去欺騙他人。那樣太虛偽了。所謂真誠,難道不就是做到表里如一,內外一致嗎?;“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方面的誠信,孔子在教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無知,一個人是否聰明不是全部取決于他知道多少知識,而是取于他是否能坦然的承認自己不知道什么。在學校里我們每天都會接受到很多很多知識,但我們不能只看見自己學到了什么,而應當知道自己沒有學會什么。所以對于知識,我們不僅要虛心,還要得寸進尺,要學到老,活到老絕不滿足于自己已經學到了多少知識。
誠信思想對于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對于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促進作用。而國學經典則是它的源頭。國學經典是本永遠也看不完的書,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巨大的精神財富,不要讓它們在我們手中消失。
【【精品】國學作文集合10篇】相關文章:
【精品】國學作文集合7篇02-25
【精品】國學作文集合九篇02-25
【精品】國學作文集合9篇02-24
【精品】國學作文集合6篇02-24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7篇02-12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10篇02-05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8篇02-04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6篇02-01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六篇01-31
【精品】國學作文300字集合九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