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風為話題作文11篇(實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家風為話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1
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等。
我要夸夸我的好媽媽。有一次,我的八十高齡的太公不小心摔了一跤,在醫院里住了三個星期還是不見效。他吵著要回家,我們拗不過他,于是就把他接回了家。媽媽為了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主動提出不上班,在家照顧太公。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悉心照顧太公。一日三餐要喂給他吃,還要給他洗臉、洗腳。要知道,我媽媽可是有潔癖的哦!
一天,媽媽端了一盆熱水放在太公床前,掀開太公的被子,頓時,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我立即閃到一邊。媽媽對我說;“敏敏,快過來,幫媽媽一起把太公扶起來,我要給太公洗腳。”我只好一手捂著鼻子一手去扶。媽媽耐心地、細致地給太公洗好了腳,用干毛巾擦干了腳,然后用指甲鉗小心翼翼地修剪那凹凸不平的指甲,還不時地問:“爺爺,痛嗎?如果痛的'話就跟我說。”見媽媽蹲著剪很費力,我就端了一張小凳子,讓媽媽坐著剪,媽媽笑著說:“嗯,我丫頭也懂事了!”聽了媽媽的夸獎,我也不由自主地當起了媽媽的小助手,一會兒扶著太公,一會給太公敲敲背,我發現太公的臉上有了笑容。
從那天起,我也學著媽媽照顧太公,給他端茶、端飯,給他講故事、說笑話,逗太公開心。在我們的悉心照料下,太公的病終于好了。
我從媽媽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樂于助人,從爺爺奶奶身上學到了勤勞節儉,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誠實守信,這些良好的家風伴著我健康成長!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2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就如同魚兒離不開賴以生存的水,鳥兒離不開給予它自由的天空一般。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風則像一只神奇的畫筆,為這張白紙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詩書可傳百世,家風能流千古。孔子出生沒落貴族,但孔子家族卻是天下第一家族。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孔子家族的影響力都是巨大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起了這個家族?是家風的力量,是孔圣人思想的力量。
家風對于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是這樣,近代亦是如此。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梁啟超,不但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教育家,其子女人才輩出,被后人稱作“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對子女教育的用心之處,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更體現在精神與思想的熏陶。在孩子年幼時,梁啟超便十分注重家風對孩子的影響,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這使得孩子們從小就知道祖國對人民的重要性。他的子女也在學有所成時回到祖國,報效祖國,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梁啟超一家也因此成為擁有“赤心報國好家風”的典范。
好的家風可以成就一個人,而不好的家風則能毀掉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秦檜,一個為了權貴不擇手段的小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了抗金英雄岳飛,被世人所唾棄。而秦檜看重名利、貪圖錢財的家風同樣影響了后代子孫。在秦檜死后,他的兒子秦熺竟還夢想著當宰相,向往著擁有權利與富貴的生活,對有才氣的人心懷嫉妒。結果,他和秦檜一樣,成了背負千古罵名的罪人,而秦檜的子孫后代,也因此飽受世人冷眼。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則是家之根本。好的家風就如同春雨一般洗滌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內心正能量的種子不斷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之下,我們才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3
不管你的家庭有多小,你都有特定的家庭傳統和家訓。國有法律,學校有校規,家庭有家庭傳統。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但是什么是家庭格言呢?今天我將談論我的家庭風格和家訓。
所謂家庭風氣,就是自己家庭的風氣,會影響子孫后代。中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風格和家訓,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家的家庭風格是以德建立家庭,以德管理家庭,團結和尊敬父母。我的父母總是告訴我孝順是所有美德中的第一位!家庭風格是需要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可以在社會上立足,走得更遠。銘記家庭傳統,向自己的生命致敬。堅實的基礎。
在家庭事務中,我尊重老師和長輩。勤勞節儉,懂得如何讓鄰居和睦相處。從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我會努力通過節儉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同時,我也會影響我周圍的人,讓他們做得更好。現在我也可以主動向長輩問好了。我的錯是和我的同學團結在一起,有時和我的同學發生小沖突。我必須主動向我的同學道歉。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會追究。我會后退一步,做我自己的事。只有當我完成作業時,我才有時間娛樂。我不能在同一天拖延。我必須發展體育,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訓可以讓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堅定不移地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我長大后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和家訓能代代相傳。家庭風格和家訓是一種積極的能量。我們必須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必須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4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父親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父親準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但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間,父親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后,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后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并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母親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母親。母親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因沉迷網絡,所以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母親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母親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為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后母親和我分析原因,為我解答難題。經過母親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后來這幾年里,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于我們的祖先,不愧于是一個繼承人!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5
曾有人說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可見好的家風家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是孩子終身的財富。那什么是家風?我們家把它理解為是指一個家庭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濃厚的文化氛圍、言出必行的守信原則……
我和涵寶爸爸認為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自覺性、好習慣形成的黃金階段。因此我們總會讓涵寶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做作業時我們也自覺地不看電視,不玩手機,盡可能的不去打擾他,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同時在閑暇之余,我們家始終堅持親子閱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孩子通過讀書,了解古今中外,了解大千世界,了解不同人物的經歷和感受。如今,我們和孩子一起共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大自然的奧秘》、《三國演義》……有時我們會佩服他的'奇思妙想,妙語連珠,有時我們也不知其所云,不知如何作答,我們會一起查閱詞典,查詢相關資料,尋找解答。
每次當孩子提出想出門找小伙伴玩耍或玩游戲時,我們和孩子會提前約定好,什么時間回家?玩多久?同時也告訴孩子守時守信的獎罰規則,言出必行,按時回家以后可以繼續找小朋友玩耍或玩游戲,反之,取消玩游戲資格或減短玩耍時間。幫助孩子嚴格遵守約定時間,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守時守信的好習慣!
以前,我和涵寶爸爸總是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有操不完的心,提醒他書帶齊沒?鉛筆削好沒?周一要穿校服,佩戴紅領巾……結果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現在,我們不再提醒他,讓他自己檢查自己書包。如果帶少了,老師批評了,那么他也就知道了這些生活上、學習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他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嘗試以孩子的角度觀看這個世界,以朋友的身份共同成長,以家長的身份給孩子引路,陪伴是最美的家風,在孩子成長路上,我們是父母,也是朋友。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6
家庭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飛翔;家庭是雨點,我是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是陽光,我是樹苗,沒有它我將無法成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在美國,一個調皮的孩子拿著父親給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后,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孩子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父親寧愿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愿你說一句謊話。父親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后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這個誠實的孩子就是喬治·華盛頓,也許就是這樣誠實的'性格讓華盛頓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總統。
在我家,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一個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這句話深深在我心里,可小時候的我卻不懂得什么是拾金不昧。
六歲的一天,一個叔叔家的小妹妹來我家玩,玩了許久,叔叔便把她拉著走了。在家里的沙發上,一個玉像項鏈落在了那里,眼尖的我馬上跑到哪里坐下假裝看電視,一只手拿著遙控板,另一只手卻一直往后面拿項鏈。摸到項鏈后我就馬上往房間跑,偷偷把它藏了起來。在吃晚飯的我,雖然臉上平靜,但心中卻忐忑不安。父親和母親似乎看穿了我的心,反復地問我發生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父親母親,父親首先把碗“砰”地一聲放在桌子上,大聲喊道:“馬上把項鏈拿來!”我被父親的怒吼嚇哭了,連忙跑進家里拿了出來。母親拿過項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論是在哪里撿的也要還給東西的主人,不然主人會擔心,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母親把項鏈還給了那個小女孩,她連聲道謝,那位叔叔也對我贊不絕口,而我卻羞愧地低下了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7
在古代,有仁、義、禮、智、信。今天,有勤奮、孝順、謙虛、和諧和思考。好的家庭傳統因背景不同而不同。或者愛情;或者節儉;或者誠實。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和熏陶下,每一個中國家庭都形成了獨特的家訓,使他們的孩子受益終生。
說到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勤儉持家、善待他人、孝順父母、愛親人。
我告訴每個人我有一個勤勞能干的母親(拇指)。她做的菜很好吃,我和我姐姐每次都吃。她打掃的房間更加一塵不染。我們全家可以每天穿著散發著陽光味道的衣服出去。簡而言之,當談到家務時,母親無所不能,無所不能。無形中,媽媽的一舉一動感染了我,現在我也是家里的“小能人”(握拳)。做你自己的事,在同一天做事情,不要拖延,每天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媽媽告誡我要尊重老人,愛年輕人,與他人和睦相處。從小受家庭氛圍和父母的影響,我對自己很嚴格,也影響了周圍的人。我可以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和同學相處,偶爾和同學發生一些小沖突。如果是我的錯,我會主動向我的同學道歉。這不是我的錯,也不會被調查,因為我媽媽經常說“退后一步,看看這個世界”。
事實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母親對長輩的孝順。母親還寫下了"一切美德以孝為先"的字樣,并貼在我家的墻上。同時,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行為影響了我。他們以這種方式“帶頭”,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孝與老”的家訓,所以我很早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孝子。
事實上,許多繼承家族傳統的最美麗的年輕人在我身邊涌現,讓我感受到中國家庭文化的進步。只有當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我才能有一個更強大的.國家。此時此刻,我想對這里的朋友們說:讓我們繼承我們的家庭傳統,為我們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努力成為有用的人才,長大后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8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這樣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于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9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所奉行的道德模范,崇高的風骨氣節,家庭中特有的文化氛圍所構成的一種風氣,有著家族特色,稱之為家風。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中華民族是非常注重家風培養的,因為家庭是國家的基石,社會的小細胞,每個人都會從家庭走向社會,家庭如何將會從根本上導致社會發展。家風正則世風正,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一生忠孝節義,恭儉正直,他以儉為樂的品德,一直被后世傳頌。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到崇尚簡樸的重要,特意為兒子司馬康撰寫《訓儉示康》一文。表明自已簡素為美的追求,他要求兒子,不但自己要節儉,還要教導子孫后代,讓他們堅持并牢記先輩建立的簡樸家風。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簡樸,表面上看起來不是經國大事,實際上是興家繁國的大事。正是這些看似簡單道德品質匯聚,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
愛國詩人陸游則特別注重對兒孫的愛國教育,諄諄告誡兒孫要憂國憂民,忠君報國。他在《示兒》中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的一片忠心盡在其中,陸游寫過一百多首教育兒子的詩,他以這種形式傳遞家風,把他的愛國思想深深印在了兒孫心中。
是啊,古人如此崇尚儉樸,注重德行,家族就越來越興旺,子孫就越來越有出息。而作為后輩的我們,也要倡導節儉,以儉為榮,以奢為恥,杜絕浪費,節約每一粒米、每一分錢、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從身邊小事做起。
而愛國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義務,要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關注體育賽事,國內外新聞,心中始終有我是中國人的信念,為民族富強不懈努力。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子孫。而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要遵守并牢記優良的家風,共建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10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90年代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11
中國是文化大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每個名人的家庭里都有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中國一句古話,雖然我不是名人家庭,但我們家也有家訓,家風。
今天老師給布置了一個關于家風的征文,在我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琢磨著這個問題。我心里想:我家有家規嗎?什么家規?回到家,吃完飯,我就把爸爸拉到寫字桌前,把寫征文事情告訴了爸爸。她一邊寫一邊對我說,我認真聽著,當爸爸寫到尊敬師長是,我半懂不懂問問著爸爸:“怎么才能做到尊敬師長?”爸爸說:“師長就是老師,長輩。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上課不搞小動作,不說話,認真完成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參加學校的.手拉手活動和各項活動。長輩比方說在過年時,吃飯時端上了你最喜歡的菜,不要因為你喜歡吃。而不顧別人,不要因為自私,而忘了別人,這樣就沒有人喜歡你了。”
爸爸不停的寫著,不一會兒就離十來條。爸爸一直強調最重要是以孝為先,孝敬父母,要好好學習,不吃零食每天健健康康的,不讓父母生氣,有時間要多幫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路邊撿到貴重物品必須上交,當天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我記得10時我一次洗完,浪費了很多水,爸爸對我制定了一條家規,勤儉節約是中華文化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要節約用水,并且不剩飯不挑食,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節約用水“。一個家庭里有好的家規是關鍵,在爸爸不在的時候,家規像爸爸一樣,一直管著自己!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我一直記在心里,約束著自己。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相關文章: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11-26
以家風為話題的作文(5篇)04-27
以家風為話題作文經典(3篇)01-24
以家風為話題的英語作文(通用17篇)06-08
以家風為話題寫一篇作文10-06
以家風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通用76篇)06-19
以《家風》為話題的一年級優秀作文02-21
以讓為話題的作文11-13
以“和諧”為話題的作文04-26
以愛國的為話題作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