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作文五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作文 篇1
清明節那天,我參加了區政府廣場游玩的假日小隊活動。
太陽公公好像知道我的心情一樣,早早地就露出了紅彤彤的臉龐。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早早地爬起床了,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與同學們會合。好不容易盼到了約定時間,我和媽媽飛快地騎上自行車,奔向了區政府廣場……
進入廣場,我們幾個男孩頓時如脫了韁的野馬,瘋跑了幾圈后停在了噴泉邊上。噴水池里養了顏色各異、數量眾多觀賞魚。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向我們游來,我們忍不住拿出好吃的與魚兒們一起分享。魚群離我們越來越近,李世卓風趣地說:“你們準備把魚引誘過來抓魚嗎?”聽了之后,我們轟堂大笑。
一會兒,不知誰大喊一聲“拔河了”,三五成群的同學們立刻聚集過來。男生、女生分成兩隊,激烈的拔河比賽拉開了帷幕。前兩局由于配合不當,連續兩局我們都慘敗給了女生。我們不服氣大聲嚷嚷著再來一局,這回我們吸取教訓,再加上爸爸們的技術指導——人往一塊走勁往一起使。雙手緊緊抓住繩子,身子用力向后傾,腳拼命往后蹬,齊心協力之下,女生隊終于不敵男生,被拔倒在地。這下我們士氣大振,乘勝追擊,接著又連勝女生兩局,最終以3:2取得勝利。耶!男生們歡呼雀躍。
經典的時光總是很短暫,我們又自由活動一會就合影分手,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廣場。我愛清明節,我愛春天的郊游!
清明作文 篇2
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節。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之一,有祭祖掃墓的習俗。清明節始于周代,由于和寒食節子接近,清明與寒食就合二為一了。又由于在寒食民間需要禁火掃墓,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也就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人們會在清明這天外出踏青、郊游,進行掃墓祭祖等各項戶外活動。
在盡情享受太陽的溫暖、生活的安逸的同時,我們不能忘了現今安定生活的奠基者――安息在烈士陵園的先烈們。
記得以前幾次春游,我們佩戴紅領巾,胸別小白花,緩步走上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園的臺階,在一分鐘默哀后將一朵朵小白花放在烈士紀念碑的周圍,也將我們的敬畏與懷念敬獻給遠在天國的革命先烈。
在那動蕩紛亂的年代,革命戰士們并非為了永垂青史,而是為了廣大人民的解放、自由與幸福而蹈死不顧;人們紀念他們并非因為生命的逝去而是因為他們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
春秋時期道家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壽”,北島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都是先烈們的寫照,這些都告訴我們: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我們現在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定,銘記革命先烈的英勇之氣,學習并傳承他們的思想和精神。
作為接受“三氣”教育的人,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從內心深處感悟他們積極崇高的思想,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操,樹立堅定的信念,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都能勇敢面對而不逃避和推卸責任,做一個勇敢正氣的十四中人;我們要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言行舉止文明有禮、謙和有度,學習先烈們的“舍小我為大家”的奉獻精神,樂于助人,做一個陽光大氣的十四中人;我們要學習“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堅毅與團結,認真對待學習和生活,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品質,做事盡己所能、審時度勢、機智果斷、不吝付出,做一個聰慧靈氣的十四中人。
同學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敬仰與懷念;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做正氣、大氣、靈氣的學子,踐行革命烈士的理想,將革命精神傳承下去!
清明作文 篇3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俗稱“八月半”,是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不知牽動了多少游子的思鄉情愫。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人們仰望天空那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對故鄉和親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有拜月、賞月和吃月餅。
拜月就是設供桌于庭院,擺上月餅和各種圓形瓜果(如菱、柿、藕等),對月叩拜,然后,全家人圍坐桌旁,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是中秋節的特殊食品,寓意家人團圓。中秋賞月吃月餅,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所有人的一種心愿。
據說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用面粉內包糖和芝麻、或者青菜、豆莢等餡,烙成圓餅,晚上全家人分食。現在,每到中秋節,家鄉還保持著這種包餅過中秋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發面餅。
上世紀七十年代,月餅都是要憑購貨本按供應量購買,那時的.月餅也很硬,用黃表紙包裝,棕褐色的油漬閃著光亮。通常五個一斤包裝,就是現在像包硬幣一樣,一管一管的。再后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集市上出售的月餅,基本都是那種2毛錢一塊的“五仁”月餅。而現在的月餅品種真是繁多、制作也很精細、餡料比較考究、外型包裝非常美觀。
如果家中有人在外工作,或女子回娘家,中秋這天都要趕回來,全家中午吃“團圓飯”、喝“團圓酒”,晚上吃“團圓餅”,同賞月圓。
中秋節,也是親友之間互相贈送月餅和探訪、加強聯誼與親近的日子,這些風俗,都反映了人們心中盼望團圓與美好的意愿。
如今,中秋習俗中的拜月早已廢棄,賞月也已簡化,但吃月餅這個習俗仍然盛行。
清明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里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父親、母親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父親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念完中學,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父親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父親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清明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我總會想到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這句詩。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祭拜祖先、給烈士和已經去世的親人掃墓的日子。在我的家鄉濱海,清明節之前的三天內每家都要去“添墳”,也就是說將墳墓整理整理,添上一些新土,讓它更結實,奶奶說,這么做是為了讓已經去世的親人“住”得舒服。在清明節這天,路上隨處可見上墳的人,他們有的獨自一人,有的全家出動,帶著各種果品和紙錢,到墓地去悼念親人。也有信佛的人選擇燒香,奶奶說,這也是用來表達對已去世的親人的思念之情的。
每年清明節之前,我們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給烈士掃墓、獻花,站在烈士墓前,我們感受到了很多,決定要向烈士學習,為了家鄉的建設、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學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時已經是春天,鳥語花香,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人們也可以外出踏青,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也可以放風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
【精選清明作文五篇】相關文章:
清明作文(精選50篇)03-31
精選清明踏青作文六篇04-07
清明見聞作文精選15篇04-07
又到清明作文精選14篇04-06
精選清明踏青作文八篇04-06
【精選】清明踏青作文八篇04-04
精選清明掃墓作文4篇04-04
精選清明掃墓作文三篇04-02
【精選】清明踏青作文6篇04-02
【精選】清明掃墓作文8篇04-01